开展多层次学术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
五年来,省急救医学会根据省科协改革总体部署和建设“三化”学会的具体要求,牢牢把握学会的政治属性及服务属性,扎实推进自身改革,切实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服务党和政府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被省科协评为2019年综合示范性学会、秘书长职业化和秘书处实体化试点学会,2020年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单位”。
作为省一级学会,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始终尽职尽责,发挥平台优势,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专业学术会议,推动普及医学专业知识,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践行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好务的初心和目的。
一、精心组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2014年至2021年,连续举办7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大会”。
1.受邀参会专家规格高。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以色列、美国、坦桑尼亚、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顶级专家学者参与讲学交流,每届参会人数均达千余人,深度融入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时代背景,促进了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全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提升了全省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及科学防治水平。历届论坛均有省市领导参会。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九届四次全委会工作会议上,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纪雷同志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2018年由河北省急救医学会举办的第五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论坛”邀请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糖尿病专家进行学术活动,是广泛开展科技助力创新发展活动的代表。
2.服务糖尿病领域医务工作者效果明显。7届大会每届一个主题,涵盖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糖尿病足病及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妊娠糖尿病、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神经病变、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血管、神经并发症防治等糖尿病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会医务工作者认真聆听,踊跃发言探讨,积极与专家互动,共同分享盛会新知,受益效果明显,达到预期目标。
3.论坛影响带动作用大。论坛的连续举办,不但给业界带来了思想碰撞的火花,也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方面,受论坛影响,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文,成立了河北省糖尿病基础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瞄准我省及国家人口与健康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糖尿病科学前沿,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研究,有效提升了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能力,将更好地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另一方面,论坛的顺利召开,也为我省医疗改革、分级诊疗和学界互通注入了新鲜血液,由市第二医院起草了《石家庄市糖尿病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并组织了覆盖全市的“分级诊疗糖尿病专科培训”,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规范筛查和诊疗、健康教育等先进理念和做法铺到基层,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从社区初诊就开始受益,享受到优质服务。
二、主动作为,各级各类学术会议亮点纷呈
1.主办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大会。2018年至2019年,学会联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连续两年主办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大会,并开设了胸痛及胸痛中心建设论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国医大师李佃贵、中国医学科学院唐闽教授、河北省中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贾振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山东齐鲁医院张梅教授等来自全国的包括数名院士在内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交流,促进了心血管、急诊、院前、胸痛中心建设等领域的借鉴融合,带动了我省相关领域医疗事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成立河北省门静脉高压专业委员会、河北省门静脉高压联盟。会议聚焦消化急救及门静脉高压专业热点问题,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成都、甘肃兰州、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湖北武汉等地的国内知名专家做了19场专题报告。参会专家学者来自我省消化科、肝病科、感染科、急诊科、血管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不同领域,大会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展现了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场真正的MDT学术盛宴,是我省难得的一次多学科交融的大聚会。同时,河北省门静脉高压联盟作为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的分支,融合消化、内镜、介入、肝病、感染、放射、超声、检验等多个学科,聚焦门静脉高压诊疗新技术,开展系列省、市、县级多中心队列研究,推广全病程管理的创新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将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三、面向基层,积极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1.组织消化急救新技术基层巡讲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急性消化病学领域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我省急性消化病学事业蓬勃发展,规范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首届河北省急救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志杰教授倡导发起,消化内科副主任、第二届急救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川杰教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河北省消化急救新技术巡讲”活动,已走过了阜平、深泽、冀州、井陉、新乐、定州、栾城等7个县市。冯志杰教授、杨川杰教授、赵东强教授、张学强教授、陈雷和刘学臣博士等,通过授课、查房等多种形式,分别为500余名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了《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及内镜治疗新进展》《消化疾病介入治疗简介》《门脉高压解剖学基础》《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体会》等内容的培训,带技术主动下基层,与基层医生面对面深入交流讨论临床中遇到的疑难与棘手问题,强化了基层医师对消化急救相关诊疗技术的了解与认识,纠正了既往的一些偏颇观念。随着巡讲站点的不断推广,促进了我省县市级医院消化急救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探索建立通畅的分级诊疗“绿色通道”提供了助力。
2.开展远程教育视频项目。县级医院是在新医改模式下老百姓看病的主要场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心,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其目标任务是保证“大病不出县”。内分泌科疾病是县级医院的常见疾病,针对县市级医院医生工作量大且学术会议提问机会少、耗时长等问题,为帮助县级医院提高内分泌诊疗水平,河北省急救医学会自2015年起连续5年开展内分泌医生远程教育视频项目,基层参与单位近百家,基层医务人员利用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足不出户也能解决手上的疑难问题,受益群众万余人。通过远程医疗,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基层医生对内分泌知识的认知和诊疗水平,丰富了基础医生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提高了基层诊治能力,吸引了周边地区群众来就诊,疑难病例也不会因医疗技术水平原因而流失;实现了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服务广大患者的目的,最大限度满足各类疾病患者的诊疗需求,最终让基层患者得到了更加专业的诊疗服务,为基层疾病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
四、丰富形式,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各类线上培训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会各专委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近30场。其中,影像专业委员会举办“河北省心血管急重症影像学年”线上会议,集血管、急诊、影像等多学科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邀请省外知名专家授课,吸引了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山东、上海、山西、陕西等省份的同道参与,在线注册人数达110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省急救医学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贯彻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工作宗旨,起航新征程,发挥新作用,贡献新力量。
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