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急救科普
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发热、呕吐、腹泻,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病因:1、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2、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幼儿时期各系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3、轮状病毒感染 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①预防脱水;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如大于6月,尽量选择淀粉类食物;小婴儿以母乳为主。药物方面: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岁,每天应提供ORS500ml;年龄210岁,每天应提供ORS1000ml;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2000ml2、微生态调节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3、肠粘膜保护制剂:吸附病原体,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思密达。如果患儿3天不见好转,或3天内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尽早医院就诊:腹泻次数和量增加;粪便带血;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明显口渴、尿量明显减少。